昨游開先殊草草,今日東林游始好;
手持青竹撥層云,直上青天招五老。
萬壑笙竿松籟哀,千峰掩映芙蕖開;
坐俯西崖歸落日,風吹孤月江東來。
莫向人間空白首,富貴何如一杯酒;
種蓮采菊兩荒涼,慧遠陶潛骨同朽。
乘風我欲還金庭,三洲溺水連沙??;
他年海上望廬岳,煙際浮萍一點青。
——王陽明《游東林次邵二泉韻》
此詩是王陽明于正德十五年庚辰(1520)三月游東林寺所提。原詩題于江西廬山東林寺壁,康熙年間被王陽明的追隨者摩刻成詩碑,迄今仍存東林寺內(nèi)。作為廬山最負盛名的寺院之一,東林寺也是佛教凈土宗的發(fā)源地。
分享這首詩的緣由,還得從月初十一長假說起。十一長假,回了趟湘潭老家陪了幾天爸媽后,又趕去九江參加了朋友的婚禮,倉促慌亂之余,也抽空去了趟九江博物館。
歷史文化名城九江,古稱柴桑、潯陽、江州,就是諸葛亮舌戰(zhàn)群儒的柴桑,也是白居易《琵琶行》詩中“潯陽江頭夜送客”、“江州司馬青衫濕”的潯陽、江州。九江有片山脈群叫廬山,廬山上有個白鹿洞書院,白鹿洞書院曾經(jīng)有個多次來講學的人叫王陽明。于是九江博物館中就留下了這樣一副大作,也就是開篇那首詩。
透過這首詩,看到的是王陽明那回首往事的感嘆。人生經(jīng)歷過的各種曲折,到最后都只是過眼云煙,而那一杯酒、一點青才是真正能凝聚到最后的東西,而王陽明管它叫良知。
我還沒有能回首往事的那么大年齡,但是至少我想清楚了這一輩子要做的事,也或許并不僅僅是這輩子,如屈原所說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?!蔽业淖帧熬潘馈保矎闹卸鴣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