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讀到這樣一個故事,“一位中學生在地鐵上見到了一個小乞丐正在乞討,出于善心,想給小乞丐一些零錢。但是,在兜里只知道了一張媽媽早上剛給的大票。正在猶豫間,乞丐過來了,學生還是把大票塞給了小乞丐??墒切∑蜇ね泼摬灰瑢W生硬是要塞給他。兩人拉扯一會學生還是把大票塞給了小乞丐。小乞丐離開時帶著意思愧疚,后來學生下車了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手機不見了?;叵肫饎偛诺氖虑?,猜想是那時不見得。可事實是,小乞丐在學生上車時就已經(jīng)偷走了他的手機,看到這位被偷手機的學生還可憐自己要給大票。因此產(chǎn)生愧疚,難以收下這份施舍。后來學生回到家,把經(jīng)過講給了媽媽,本以為會招來一頓訓斥??墒?,媽媽卻說,孩子,你做得對,這份善心要保持下去。世界上還是好人多的。錢沒了媽媽再給你,手機沒了,媽媽再給你買?!痹噯栠@個母親的想法和做法,有幾人能做到?換位思考一下,如果這是我的孩子。我會怎么處理呢?更看重“大票”和手機,還是會看重孩子的善心善舉?感覺突然明白點書中的一點道理。
“人皆是有心,心即理。何以有為善,有為不善?”先生曰:“惡人之心,矢其本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