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觀我至今的二十余年人生,或有悲傷、歡笑,或有低谷,成就。不管如何,人誕生于世,總要開開心心睡一覺。
當他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,心中被牽絆的也就愈發(fā)的紛亂復雜。煩惱,是每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存在。
有人感概了解的越多卻給自己增添了更多不必要的煩惱,目光變得飄忽不定。但未知的困惑,無形中被自己的無知所蒙蔽的心靈卻更可怕。我們,究竟是否要知道的更多?
知,當然是要去做的,關(guān)鍵在于追尋事物的本質(zhì),了解其本源,即獲得良知。我們總是被事情的表象所誘導,或者是自己想看到希望看到的,又或者是輿論傾注在你思維中的。但這種所謂的“知”并不是良知,獲取的更多只能讓煩惱根深蒂固,從而左右你的三觀。
人常說換位思考,其實這也只是一種片面的說法,單獨就事物本身來說不是某一個方面去看的,而是所有角度都要有所涉及。當然,能把每件事都透徹的了解實屬不易。這就更需要我們平時更加客觀的去吸納信息。把心態(tài)放的坦然,眼光也會變得清晰。此為獲得良知。
當你具備了良知支撐起的心靈世界,為了掃清煩惱,格物才是更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
實際上,它是一種當你有足夠認知度時的思考,一種摒棄主觀意識的辯證,他不是宗教般的極端信仰,亦或者,此時此刻,你只需要向你的內(nèi)心尋求答案。
就好比我在平日里遇到的種種喧囂紛擾,人不如意十有八九,不可能每件事都使你稱心。工作中的瓶頸,生活中的荊棘,而當我放下心中焦慮再一次去思考,向著事情本源去靠攏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真的沒有什么過不去的砍兒。
快樂的同時,靈魂的悟性得到提高。
我們現(xiàn)在接觸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行業(yè)亦是如此,凡事都是黑白兩面,當你用批判的態(tài)度去挖掘陰暗的角落,為何不客觀的去思考他另外一方面存在的意義呢?我們要做的事把行業(yè)里積極的真實反饋給世界。用清澈的眼去洞察,用真實的內(nèi)心去感受,用客觀的思維去揣摩,這才是我以后應該秉承不變的信條。
感謝儒家經(jīng)典帶給我的感悟,也感謝脫老師的指點,或許我不能頓悟其中核心,但我會盡可能的去格物致知,我相信我的心會帶我進一步追尋良知,讓我發(fā)現(xiàn)我人生的核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