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社會人,在不同階段都要扮演一個或者多個角色。子女角色、父母角色、丈夫(妻子)角色、領導角色、職工角色...擁有這個角色就意味著你被賦予了相應的使命:子女孝順父母、父母撫養(yǎng)子女、領導帶隊發(fā)展、醫(yī)生救死扶傷、警察保家護國...
處在一個角色中,首先要認識到這個角兒的使命并且正視它。只有這樣,人們才會發(fā)自內心生出使命感,才會催生出重大的責任感。一個極端的假設,如果一個國家的醫(yī)生都喪失醫(yī)德,收取高價費用才治病,甚至見死不救。醫(yī)生忘記了使命唯利是圖,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影響的,如果大家在自己的角色里都有樣學樣不顧使命不負責任,警察忘記使命不保衛(wèi)家園,學生忘記使命不發(fā)奮學習,子女忘記使命不善待老人...這樣的國家沒救,你也跟著完蛋。相信這個極端假設肯定不存在,但是人與人之間會相互影響是絕對不可否認的。
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人,能改變他的只有他自己,我們能做的只有影響他。雖然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使命,但個人覺得,這些使命都指向一點:從自身出發(fā),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也給身邊人帶去正面影響。數學有個口訣:“正正的正,負負得正,正負得負”。套用在人與人之間的影響上,一般情況會是“正正的正”——你本身有使命感責任感,再接受一個正面影響,那一定是1+1大于2的結果;“負負得負”——你本身就是負面人物,身邊還都是沒品的朋友,那結果能有好么,除非你哪天頓悟;“正負得正(負)”,這個的結果具體是正還是負就要看這個人自身的修為了。然而現實生活中,絕大多數人大部分時候都處在這種“正負”相互影響中,所有影響潛移默化。
很久以前開始,我變得不知道什么是“無聊”了,沒有特長也沒有特別的愛好,屬于興趣真正廣泛的人,練字、看書、聽歌、爬樓梯、壓馬路…坐在窗戶發(fā)呆一整天什么也不做,盯著窗外的樹枝樹葉都覺得很有意思。說到看書,就要說加入硅谷動力對我的一個影響了,我看書的類別雖然也很廣,可以說是雜,但是《基業(yè)長青》相關的書籍,之前絕對沒在看書計劃內?,F在一本本列入了書庫清單,不曾想過我也會看這些書,擴充了書庫的感覺也蠻好,欣然接受。它們不是工具類書,所以看完受什么益不能立竿見影,但不管什么書,判斷它好不好、有沒有用,也只有堅持看過的人才能加以評判。因為這類書籍讀的甚少,所以剛開始讀會覺得比較生澀卡頓,整合到自己大腦里會比較慢,但是這類書是想通的,多看幾本,書中特有的詞匯、語句、見解在大腦的庫存量大了,就可以孰能生巧。什么事也經不起你的堅持。
正正的正,負負得負,正負得正(負),從這個生活口訣看,一旦你擔任了某種角色,被賦予了神圣的使命,能修成什么樣的果,還是要看你的使命感、責任感,做到提升自我,帶給他們積極的影響。